出題組織
須完成團隊短影音上傳公開 reels
並於 3/23 20:00 前成功送出報名表
公開出題內容!
報名隊伍將「平均分配」到五大議題
每個組織預計錄取:
高中組 8 隊 、 大專組 8 隊
可免費參加 6 場線上線下培力講座
近距離接觸五大議題組織
精彩短講和對談講座在新北
最晚需於 5/4 20:00 前繳交「電子版企劃書」
各議題選出
高中組 3 隊、大專組 3 隊
晉級團隊將可實踐企劃內容!
並將專案執行過程,拍攝 3 分鐘影音紀錄
由五大議題組織提供 2 小時線上/線下工作坊
晉級複賽隊伍需有過半成員參加!
最晚需於 7/10 20:00 前繳交
「報告用簡報」和「3 分鐘影音紀錄」
各隊將親自簡報給組織、收到回饋與建議
報告時間將配合各組織的安排、實體為主!
各議題組織將選出:
高中組 1 隊、大專組 1 隊
輔導總決賽前三名隊伍籌辦
面對社會大眾的「公共討論工作坊」
在期限內繳交「初賽企劃書」,
可申請「數位參賽證明」乙份。
須參加出題組織設計的「培力工作坊」,
並獲得每隊 5,000 元的「實作經費」
總決賽總獎金 24 萬,
「高中組」和「大專組」前三名將分別獲得:
*總決賽獎金,將於各隊籌辦「公共討論工作坊」之後發放
比賽結束不是「結束」,總決賽前三名隊伍將在主辦單位與議題組織的輔導下,各自辦一場公共討論、議題永續的工作坊,與社會對話、延伸影響力!
以隊為單位,拍一支 90 秒短影音,須包含:
團隊成員介紹、為何對 XX(五選一) 議題最有興趣、成員曾做過什麼專案,最後五秒告訴大家你是參加「新北市青年局舉辦的 Social Designer 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」,並公開上傳 IG Reels,和官方帳號「協作」會幫忙分享喔!
須在 3/23 20:00 前完整填寫 報名表單 並成功送出。提交表單後將於 24 小時後收到回覆確認信,若未在時間內收到通知,請再次送出或透過 官方信箱、instagram 連繫確認。
不用,本次挑戰賽為「免費」報名參加。
我們鼓勵團隊合作解決問題,故一隊至少需要有三位成員。
報名影音請上傳 IG Reels,並設定為公開。
可選擇開新帳號上傳、也可以用個人帳號上傳(請設定公開),為評選「社群影響力」僅能挑選「一則貼文」來填寫報名表。
主辦單位將以報名截止日 24 小時後的社群反應作為評分參考。
不能更換,若團隊未滿五人,只能於進入複賽後新增隊員。
請注意,一個人只能參加一個隊伍,若重複參加則兩隊都視同失去資格。
本屆的五大議題將由在臺五大「出題組織」設計其在社會遇到的「真實問題」,初賽分配到該議題的學生團隊需在題目的框架下完成分析、發想、規劃與行動專案來一展所長!
(題目將於初賽入選隊伍確認後公布)
在報名影片中各隊可表明最有興趣的議題或組織,主辦單位將依報名影音的評選擇優分派給各出題組織。但主辦單位擁有最終分配權,「不保證配對」到所選議題組織。
初賽企劃書需包含以下五大架構:計畫目的、議題分析(含質量化分析)、專案規劃、成本與效益、資料來源。若繳交企劃書不符合規定,則視同放棄。
企劃書或複賽簡報遲交,則視同放棄資格。除非有不可抗因素,則另案討論。
外卡是開放讓報名影音沒有入選初賽、沒機會分配到各出題組織的團隊,可選任一出題組織的題目,在同樣的時間限制內繳交「初賽企劃書」,主辦單位會依照同樣的評選標準,擇優錄取隊伍進入複賽(但不保證取名額),且外卡的名額是「外加的」,也不影響原本入選初賽(一個組織 16 隊)後,篩選進入複賽(一個組織 6 隊)的名額。
組織培力工作坊「優先提供」給晉級複賽的隊伍,並以線上為主,時間以各組織公告為準。而晉級複賽的所有隊伍,至少需有過半的成員參加。
是的!新北市青年局「特別加碼」,提供每個進入複賽的隊伍 5,000 元的實作執行經費,各隊(需過半成員)參與議題組織的培力工作坊、並提供相關單據和發票後,由隊長代表簽收「勞務報酬單」。
複賽期間,各隊伍須針對企劃書的「專案規劃」挑選部份來實際執行,並透過 3 分鐘內的影像紀錄,提供複賽和總決賽評審們進行評分。
複賽與總決賽均為口頭提報,報告 10 分鐘(不含 3 分鐘實作影音播放),QA 5 分鐘,一隊不超過20分鐘為限。
初賽名單公布後,會請所有隊伍成員加入挑戰賽官方 LINE 社群,複賽後各議題也會有所屬 LINE 群組,相關公告會透過 LINE 發布,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在群組中提出。
這也是本屆「特別加碼」的,許多隊伍在挑戰賽過程中都花了很多時間和心力在研究、分析議題,複賽階段更近一步動手實踐、試著解決問題,主辦單位將與議題組織在總決賽後,協力輔導前三名的團隊,以自己所屬的專案來試著跟社會大眾、該議題的利害關係人對話,藉由實體的「議題永續工作坊」搜集更多人的回饋和建議,有助於未來在這個議題上創造更大的影響力、走得更遠!
參加挑戰賽的隊伍,不論名次,只要同學有意願且承諾付出足夠的心力和時間繼續執行,可與主辦和承辦單位討論繼續執行的可能性,我們將盡力提供輔導和舞台。